在那次的学习中,我们享受到来自讲师、体验官、摄影师、厨师及其他iCourt成员给我们营造的一系列温馨、贴心的极致服务。
我想,这绝不是一时冲动的作秀,而是经过无数实践与复盘打磨形成的标准化动作,是一种成熟且行之有效的企业文化。他们对客户体验的精准把握,与本所践行的“标准、极致、创新”的价值观有相似与共通之处,只不过,他们比我们做得更好。
于我个人感受,结合本人岗位实际,我认为,与其学人家提供给我们的技能帮助,不如学人家如何经营团队,如何经营客户,如何服务客户。
本所企业文化之一是务实,强调少说多做。我也看过本所主任的一篇文章,他认为,如果自己不具备基本条件与基础,学习别人的东西,难以应用到实际,打着鸡血去听别人的课程,回到自己家后又恢复原状,学到的与实际情况华丽脱节。有时安静想一想,深以为然。
这次学习,对我而言,首先是理念的改变,如何经营律所,如何经营团队,如何提高自我,如何快乐做律师,每个点滴,都让我震撼,让我思考,也让我惶恐:自己错过的东西太多了。其次是很多理念与技能,已在本所得到了较好践行与应用,或者说,根据本所的实际,我们有了更多符合自己客观实际的模式与思路,并且在快速改变与发展中。最后,思考得较多的是,如何把学到的东西融入我的岗位实践。
在我的非讼文件处理中,我经常面对来自多方面的质疑、批评以及要求,我很乐意这样的质疑与批评,因为这会让我成长,也的确让我获得了成长。
在我的培训课程研发中,即便一个简单的研发模块与提纲,我也会在心里反复思考很多次,初稿出来后经过团队研究打磨很多次,再提交负责人、其他部门伙伴甚至主任优化很多次,追求极致的思维已渐成为我工作的常态,我也基本适应与接受了这种近乎变态的律所文化与价值追求。因为,所有的付出和努力,都是为了客户体验更好些,让自己成长得更快些。即便一个简单的PPT讲话稿,我也会习惯性优化调整四五次,这在以前的执业工作与环境中,是不可思议也是我很难做到的。
我进入思贝所的第一个月,我牢牢记住了一个关键词:创业心态。用“创业心态”把自己手里的活干好,所有的获得,都是自己的,别人抢不走。
在专业工作之余,我还加入了品牌营运中心,兼任了其中几项职责(在本所,一人身兼数职相当正常),认领了几项工作任务,并出任线下培训项目负责人。在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的过程中,我有挫折、沮丧,也有畏难和退缩,但这些都如天空飘过的乌云,很快消失于无形。
是的,这一切,都是为我自己而努力,像创业者一样工作,像创业者一样做律师,我想,终究会有成长,不虚度光阴。就如某位培训大咖说的那样:哪怕做得像一坨狗屎,也要坚持,因为年轻,没有什么不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