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西思贝律师事务所
思贝动态sibeinews
思贝动态
思贝动态

【思贝·合伙人案例精析】公职人员醉驾,工作还能保住吗

2025-05-15 17:30

“喝酒不开车,开车不喝酒”,这句警示语虽耳熟能详,却仍有人心存侥幸,触碰醉驾红线。对于公职人员醉驾这一严重违法行为,普遍被关注的问题之一便是:他的工作还能保住吗?答案需结合法律规定与实际情形综合判断。


一、醉驾在法律上的界定与后果

依据《刑法》规定,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,构成危险驾驶罪。而血液酒精含量达到 80 mg / 100 ml以上即属于“醉酒”状态。一旦构成危险驾驶罪,行为人将面临刑事处罚,被处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拘役,并处罚金。同时,醉驾者除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,机动车驾驶证会被吊销,且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。


二、醉驾对公职人员工作的常规影响:双开风险

《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》第十四条明确,公职人员因故意犯罪被判处管制、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罚(含宣告缓刑)的,应予以开除。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》第三十四条规定,党员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处刑法规定的主刑(含宣告缓刑),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。因此,若公职人员因醉驾被判处刑罚,通常会面临“双开”,即开除公职与开除党籍,职业生涯将被画上终止符。

【刑法小知识】虽然醉驾型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之间存在行为竞合,且交通肇事罪的处罚相对更重,但醉驾型危险驾驶罪对公职人员的影响更甚,根本的原因是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,而醉驾型危险驾驶罪属于故意犯罪。


三、或可保住工作的四种法定情形

在特定条件下,公职人员醉驾后存在保留工作的可能性。这些情形需严格符合法律规定,并经司法机关综合判定。    

1.证据不足不起诉。若侦查机关收集的证据无法形成完整证据链,不能达到“事实清楚,证据确实、充分”的证明标准,人民检察院可能作出不起诉决定。在此情况下,公职人员或可免于刑事处罚与开除处分。


2.情节显著轻微,不认为是犯罪。根据《刑法》第十三条“但书”规定,对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,不认为是犯罪。例如,血液酒精含量不满 150mg / 100ml,或在小区、停车场等非公共道路区域因挪车等短距离驾驶机动车,且不存在醉驾从重处理情节(如造成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等),可争取认定为“情节显著轻微、危害不大”,从而建议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。


3.情节轻微不起诉。人民检察院综合考虑行为人驾驶的动机和目的、醉酒程度、机动车类型、道路情况、行驶时间、速度、距离以及认罪悔罪表现等因素,若认为属于犯罪情节轻微,可作出不起诉决定。


4.法院判决免予刑事处罚。即便人民法院依法作出有罪判决,但根据犯罪情节,依据《刑法》第三十七条,若认为不需要判处刑罚的,可以免予刑事处罚。在此情形下,公职人员或可避免被开除,但仍可能会受到警告、记过、撤职等严厉政务处分,职业生涯也将受到严重影响。



律师提醒

公职人员醉驾,无论是否失去工作,都将承受法律责任、纪律处分与社会舆论压力,甚至可能影响子女报考公务员、军警院校等特殊岗位。为了自身前途、家庭幸福以及公职人员的良好形象,请务必严守“喝酒不开车,开车不喝酒”的底线,切勿心存侥幸,触碰法律红线。


作者简介

黄玲昊

联系方式:135 5711 3913

中共党员,计点合伙人,专职律师,法律硕士,曾在检察院从事刑事检察工作近10年,先后担任多家国企、民企的法律顾问,在刑事辩护、企业合规、公司治理等领域执行了大量诉讼及非诉讼业务,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。